▲ 賴宗昀(計畫主持人) 新媒體藝術家,NFT藏家,主理的「失聲祭」是台灣超過十年的新媒體現場展演平台,現已培養出穩定國內社群,並持續跟各國藝術家交流。 ▲ 張又升(共同主持人) 評論人,過去三年獲國藝會補助書寫表演藝術,2021年起記錄台灣藝術家生產、收藏和交易NFT的過程,曾為活動企劃及劇場音樂設計。 ▲ 黃豆泥(計畫成員之一) NFT多項專案企劃,曾是醫師,2021年創辦FAB DAO,2022年啟動「百岳計畫」,是為國內首次結合社會公益與生成式藝術的大型專案,現正進行中。
▲ 賴宗昀(計畫主持人) 新媒體藝術家,NFT藏家,主理的「失聲祭」是台灣超過十年的新媒體現場展演平台,現已培養出穩定國內社群,並持續跟各國藝術家交流。 ▲ 張又升(共同主持人) 評論人,過去三年獲國藝會補助書寫表演藝術,2021年起記錄台灣藝術家生產、收藏和交易NFT的過程,曾為活動企劃及劇場音樂設計。 ▲ 黃豆泥(計畫成員之一) NFT多項專案企劃,曾是醫師,2021年創辦FAB DAO,2022年啟動「百岳計畫」,是為國內首次結合社會公益與生成式藝術的大型專案,現正進行中。
「音瀑奧譜聲音藝術實驗室」(I/O Lab)成立至今超過15年,以舉辦「失聲祭」(Lacking Sound Festival)著名,是藝術家發表作品的重要平台。透過現場展演和教育推廣,我們深耕新媒體及聲音藝術,為相關領域的藝術家培力,現已發展出忠實受眾。
適逢2020年前後的科技金融變局,我們推出新計畫,跟熟悉加密藝術的成員及合作夥伴共組「眾聲道Volume DAO」團隊——以NFT(非同質化代幣)為媒材進行系列策展、收藏與評論,並搭配實體活動,探討新時代藝術的多元樣貌;同時,我們也嘗試跟不同藝術類型的團隊共創作品,提供NFT技術媒合、諮詢乃至「數位轉生」的服務(不只是「數位移民」)。
2021年見證了NFT(非同質化代幣)的爆發,台灣許多公司或團隊相繼推出相關專案,以「頭像」(PEP,Profile Pictures)為潮流商品,象徵持有者的特殊身分,凝聚社群共識。少數本地NFT交易平台也在這一年創立。
有別於此,「眾聲道Volume DAO」聚焦藝術類NFT,計畫成員及合作對象多為NFT藏家和藝術家。我們將積極引入國際著名NFT作品,供意者收藏、志者研究、創作者汲取養分;此外,更預計透過中文報導、評論相關NFT之發展狀況,澆灌此後五年至十年的台灣元宇宙場景。最後,本團隊將嘗試跟不同藝術類型的團隊合作,拓展NFT的玩法、機制或遊戲規則。
本計畫是以「數位原生藝術和NFT」為主要媒材,分「兩個世界」和「六大板塊」。兩個世界為「鏈上網站」和「線下活動」,六大板塊是為鏈上網站的「策展」、「交易」和「評論」,以及線下活動的「展演」、「參與」和「討論」。
「鏈上網站」方面,每次策展除了論述外,作品均能直接交易與收藏,藏家可在評論區寫下想法。「線下活動」方面,除了動靜態的展演,也舉辦座談或論壇,並推廣NFT門票,鼓勵參與者收藏,證明參與經驗。NFT以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網路為基礎,在有限執行時間內,將以建置永續發展的「鏈上網站」為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