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加恩 藝術家 陳凱茵 執行總監
饒加恩 藝術家 陳凱茵 執行總監
饒加恩生於1976年,2000年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即赴歐洲繼續當代藝術的學習與創作,2004年自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畢業,2007年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完成藝術碩士學程,2007至2009年於巴黎參與駐村研究計畫。之後受邀國內外展出與委任製作,如:「故事新編——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古根漢美術館,紐約,2016);大阪國立國際美術館(大阪,2013);第七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12)、上海雙年展(2012)、台北雙年展(2010與2012)。
陳凱茵生於1984年,2009年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藝術研究院,專職於藝術企劃、藝術計畫統籌執行及藝術市場工作。曾任職於法國巴黎JGM畫廊、法國吉美博物館表演藝術廳等。現為饒加恩工作室執行總監。
「屯墾者:影像、聲紋、科學與跨領域藝術計畫」是以「原住民保留區內的漢人陳列室」的概念作為內容的出發,從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兩件委任製作作為創作方法模型,透過與不同學門的專家合作,在三年的計畫中處理:聲紋身分、腔調地圖、種族、血緣論、藝術平權、共創等主題。
本次計畫主軸圍繞著如身分認同、邊緣性、美學與政治體制的問題等。因此在計畫中,嘗試放入異質性的元素或者採取一種脈絡式的斷絕,來回應與批判僵化體制或是社會符號在歷史、社會、大眾與個人間所形構的價值與認知,探討殖民歷史及亞太平洋地區的跨文化議題。在處理這些問題意識的過程中建立對歷史不同的詮釋,更對國家及媒體所建立的脈絡提出疑問。
而計畫的樣貌與形式,則回到對於這個陳列室要陳列什麼的提問。以何種技術與形式呈現,以及它可被放在什麼樣的架構與文本中看待?也就是說,它如何回應當今對於藝術與社會的關係。除了挪用19世紀的偽科學的採集外,也計畫將蒐集的內容導入如人工智慧的聲紋分析與參數模組衍生的技術,並將之轉換成影像與聲音雕塑的創作元素。同時也將透過DNA的採集技術,取得疾病分析、遷移地圖等等資料,編入到大木偶劇場、戰後京劇、教會聖經話劇的社區劇場形式,演繹種族移動時文化形式在政治、經濟、宗教的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