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斷頭河計畫》(The Beheaded Stream Art Project)自2017年至今,持續通過各種形式的論述生產型態,關注「計劃型創作」(project-based art)中創作與研究實踐之間的關係。該計畫一方面以北台灣淺山地帶的原漢人群交界帶及地域社群作為連結、調查與文化實踐的場域,以影像、製圖與通靈等方式,關注不同歷史記憶及宇宙觀底下的非人之物;另一方面,則以學術場域的論述生產與研究發表機制作為田野地,以期刊、講述與研討會等形式,探索當代藝術計畫與學術領域的交匯之處,進行差異學科之間彼此如何扣連的想像與思辨。
本次展出呈現此計畫切入研究與知識生產的路徑。一方面以族群衝突歷史中因「獵首」而生的無頭鬼魅為引,使「靈」(ghosts)這一非思之物貫穿創作者的系列創/研實踐。試圖回應及反思「藝術研究」(artistic research)的在地現實知識經濟條件,在實踐上如何介入學術對於不可知的界限,並於其中偷渡關於超自然的事物,質疑論述形塑過程中的規範問題。另一方面,從知識具有遷徙及橫貫性的角度——將淺山現地、研究領域與文本空間、展演場所——在「創作觀念的知識索引」與「推進論述的實作」相互為倚的關係基礎上,導向各種知識形式與藝術實踐之間可持續性的發展。
藝術家簡介
梁廷毓
梁廷毓的研究及創作聚焦於計畫型藝術、鬼魅論述的方法學、問題性形構和相關論題的研發與實踐,亦關注晚近歷史轉型正義、非人轉向趨勢中的泛靈論與原住民歷史書寫之問題。主要匯合跨學科的地方研究,以計畫性的藝術行動、複合媒體,並以動態影像集、死亡考察、靈體接觸、製圖、書寫的方式,進行現階段的藝術計畫。文論散見於《中外文學》、《文化研究》、《臺灣美術學刊》等。獲邀參與台灣美術雙年展(2022)、國家攝影文化中心(2021)、台北當代藝術館(2020)等聯展。近年致力於開發複合型的展示介面,以展覽、研討會、工作坊、調研隊、文論等社會展演方式進行相關計畫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