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熊元培2022年獲「文化部選送文化相關人才出國駐村交流計畫」遴選前往德國貝塔寧藝術村駐村,本展覽為藝術家駐村創作成果展。
展覽時間
每日12:00-19:00
工作坊活動-製作東風16導彈
展期間歡迎來與藝術家聊天並製作一支紙製東風16導彈吧!
時間|展期間,每日下午
座談活動-飛彈,漁村與空城_ 當代參與式創作的多元樣態
講者|
王正祥(空城現場/桃園)
何睦芸(浪來了:馬崗聚落跨界共議行動 /馬崗)
熊元培(飛彈工廠/柏林)
時間|7月16日,13:00-14:30
三位講者,三種不同背景,也分別著眼於三種不同的社會介入方式,試圖去發現,衍伸,創作出藝術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性建構,正祥從空間研究出發,長期關注家鄉人與地景的流變,除了紀錄之外,有何更積極性的創作介入?「空城現場」以桃園航空城的願景為背景,在大型都市開發的強力進程中,社群與記憶要如何在參與之中被接住。睦芸從劇場背景轉向社會行動,現為「石在工作隊」成員之一。石在工作隊近年持續以有機拼湊、城鄉連線的協作方式與聚落脈動共進,試圖連結事件現場與社會大眾,也間接證明了劇場與社會行動長久以來的連動,他又會如何分享介入的思辨。最後作為產品設計背景出生的我,如何用物件,工作坊,共同製作等方式,思考民主藝術的實作可能性,以「飛彈工廠」的柏林經驗來做分享。
藝術家展覽自述
我一直對於設計如何介入政治,藝術如何介入社會很感興趣,嘗試一種從物件去啟動行動與公眾討論的媒介方法。回頭看過往創作,無論是 One-Megaphone Project,還是 Keep It Tiny,我都是讓與參與者以抗議,或遊戲的方式介入不同的社會議題。所以去年我在德國柏林貝塔寧駐村,執行一個The Missile Factory計畫,我把時事議題(中國試射東風導彈穿越台海)與德國對台關係的脈絡梳理一次,邀請柏林人親手製作paper 東風導彈,從勾勒形狀、剪紙,並運用在柏林四處可見的塗鴉手法,在飛彈上畫上中國荒謬的網路審查禁止語言與德國汽車業商標,小熊維尼等等,轉化那暴力與攻擊性的政治企圖。
自此我將觀者巧妙地轉為作者。企圖透過一種幽默與不合理交織的方式向參與的柏林人提問,在過去親中的「務實」外交上,德國是否正悄悄地偏離了自己所擁護的歐盟價值?整場展覽是一個以趣味包裝嚴肅議題的手法,透過設計降低參與門檻,一定程度的讓原本不親近人的藝廊空間公共化。那種下對上的凝視,在共同動手的過程裡被抹平。實驗一種「社會雕塑」與「新公共藝術」方面的論述及實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