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育表演藝術評論人才、鼓勵評論寫作及發表風氣,國藝會自2014年起,每年持續辦理「表演藝術評論人專案」,鼓勵國人針對國內舉辦之音樂、舞蹈、戲劇、戲曲,或表演藝術相關跨域演出活動,提出評論寫作計畫,至今已邁入第8屆。
今年專案受理31位申請計畫,共12名評論人獲選,其中有6位首次獲得此項補助。本屆入選的評論人,評論領域涵蓋古典音樂、獨立音樂、舞蹈、戲劇、戲曲及跨領域藝術、原住民樂舞等;各評論人在執行書寫計畫當中,所關注的表演節目及探討的主題,亦隨著國內表演藝術發展變化而調整。
本屆專案評論人將自7月起展開寫作計畫,預計一年期程中書寫20篇評論文章,並於「表演藝術評論台」網站刊登發表。
補助名單:
申請者 | 計畫名稱 | 評論領域 | 補助金額 |
---|---|---|---|
吳依屏 | 疫情一年的後/超/小/戲劇表演:台灣戲劇面臨的病毒式挑戰 | 戲劇、戲曲 | 120,000 |
施靜沂 | 編織、展演與對話:樂舞與戲劇展演中的原民及女性主體 | 音樂、舞蹈、戲劇、原住民及本土音樂、舞蹈與跨域展演 | 132,000 |
徐韻豐 | 古典音樂寫作:聆聽書寫 思考 行動 | 音樂 | 160,000 |
張又升 | 盡笑道:那些精巧的說學逗唱 | 戲劇、戲曲、相聲、漫才、站立喜劇、脫口秀 | 180,000 |
陳佳伶 | 百渡眾身: 開拓複數媒材作為編織身體文本的工具 | 舞蹈 | 180,000 |
曾冠菱 | 再現與形塑地方感:展演與社會脈絡下的在地記憶保存觀察 | 戲劇、舞蹈、跨域 | 180,000 |
楊智翔 | 展演地方及地方展演II : 藝術創作與地域創造之間 | 戲劇、舞蹈、跨領域藝術節、特定場域表演 | 200,000 |
劉馬利 | 非僅文字,音樂會之後的回望與對話 | 音樂、舞蹈、戲劇、戲曲、其他 | 170,000 |
鄭宜芳 | 凝視時間II—身體與空間的文化探索 | 舞蹈 | 200,000 |
簡麟懿 | 舞評:後浪的革新與觀察 | 舞蹈 | 120,000 |
顏采騰 | 「模仿」的觀看與書寫:作為理想認識及批判的音樂評論 | 音樂 | 170,000 |
蘇恆毅 | 我們還需要什麼故事?──當代戲劇/曲的發展與可能 | 戲曲、戲劇 | 180,000 |
合計 | 1,992,000 | ||
評審委員:陳宜貞(主席)、顏名秀、張曉雄、陳盈帆、林乃文、周伶芝、游富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