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案優化自〈跨域合創計畫專案〉,除鼓勵探索各藝術類型或非藝術領域之間的界限,進行跨領域、新型態之合作共創計畫,亦持續支持國內藝文團隊進行國際交流及跨國資源串聯。今年收件數21件,經兩階段會審會議程序及董事會核定後,評選出6個計畫,總補助金額9,498,000元。

顧廣毅創意工作室〈酷兒解剖學圖譜 (第二階段) - 台灣荷蘭「醫學與藝術」跨領域計畫〉《酷兒解剖學圖譜》旨在挑戰醫學體系的父權和解剖學教育中的異性戀正常性,透過建立推測性酷兒解剖學,描寫性少數群體的解剖學詮釋。此外,本計畫也探索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尤其是其導致身體邊界產生的模糊性。其目的在於描繪 LGBTQ+社群的解剖學圖像,增加當代醫學教育中所缺乏的多元性與包容性。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遊林驚夢:巧遇Hagay》完整版2025倫敦台灣首演〉《遊林驚夢:巧遇Hagay》 是一個探討科技薩滿主義與Gaya(宇宙的法則)概念的科技導航表演作品。自2020年底成型於Lab Kill Lab,歷經花蓮銅門部落與奧地利林茲多瑙河畔的戶外版本演出。完整劇作將於2025年3月中在倫敦泰德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進行世界首演,並回到台灣演出。

夜夜生歌聲音工作室〈城市地下低頻振盪:亞洲反抗電子音樂社群搖籃與集體身心症狀〉團隊過去著力探討電子音樂與聲音如何凝聚人的機制並橫跨精神醫學與聲音關係的研究。此計畫將延續此脈絡,將串聯亞洲城市:香港、首爾、台灣、北京電子音樂社群。進而發展工作坊、專輯與線上音樂節。期盼成為一個當代亞洲電子音樂社群資料庫的起點。

安娜琪舞蹈劇場〈「曲力場」(暫名) - Dome沉浸式場域創作計畫〉本計畫以團隊2015年作品《Second Body》為創作脈絡開頭,從人類如何與數位身體共存,延伸到科技社會裡死亡意義的翻轉,以及肉身如何存在於數位與現實共存的世界。持續探索對於數位介入人類世界的想像,與試想當人類身體進入宇宙,身體處於超越四維空間時,身體經驗會如何轉化。

聚思製造端〈臺新澳菲共創節目 《萬象森羅》Hundreds and Thousands - 臺北巡迴演出〉《萬象森羅》作品概念發展始於臺北,是一個跨足地域、場域以及領域的舞作。此作融合了舞蹈、實驗音樂、裝置、民眾參與,以及邀請植物成為共同創作者、表演者,是一檔試圖重新定義人與自然之間的權力關係,探究彼此競合之下失衡狀態的作品。

許哲瑜藝術工作室〈「脊柱的災難」創作計畫〉「脊柱的災難」創作計畫,由藝術家許哲瑜與特殊的掃描團隊合作。從掃描團隊的日常工作——協助刑事案件掃描被害者身體的「技術倫理性」出發,嘗試建立藝術與當代科技跨領域的對話,並透過結合表演者與動態捕捉技術,製作一部影像裝置作品,藉此探索當代科技技術、身體、政治之間的關係。

2024年「跨域創新藝術專案」補助名單:

申請者

計畫名稱

補助金額(元)

顧廣毅創意工作室

酷兒解剖學圖譜 (第二階段) - 台灣荷蘭「醫學與藝術」跨領域計畫

1,300,000

兒路創作藝術工寮

《遊林驚夢:巧遇Hagay》完整版2025倫敦台灣首演

2,800,000

夜夜生歌聲音工作室

城市地下低頻振盪:亞洲反抗電子音樂社群搖籃與集體身心症狀

1,120,000

安娜琪舞蹈劇場

「曲力場」(暫名) - Dome沉浸式場域創作計畫

1,800,000

聚思製造端

臺新澳菲共創節目 《萬象森羅》Hundreds and Thousands - 臺北巡迴演出

678,000

許哲瑜藝術工作室

「脊柱的災難」創作計畫

1,800,000

評審委員:方瑜(主席)、王正源、田國平、秦嘉嫄、莊偉慈、曾煒傑、蔡宏賢(面試審查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