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劃
韓良露、廖家展、鍾永豐、顏世樺、王玉萍等/著文創是行走的,需要跨域對話成一股力量,在地串聯成一種態度,釋放文藝想像成一方風景,於是,台灣的美好亮點處處。
本書分為「樂活」、「旅行」、「創藝」、「空間」、「聚力」五部,收錄25個以跨域整合匯聚力量的文創成果,同時,也是25個用文創努力築夢的故事。故事的初衷,多萌芽於一顆想好好生活的心念;即使旅行或假期,也要玩得別出心裁,傳承在地的溫度;他們是創意集結的大本營,也是藝術群聚的生發地;他們為空間妝點奇景,讓創作與大眾相遇並貼近;他們是一項經營、一種生活態度、一個不斷行走的有機體……。書中,真實記錄著這些文創產業在實踐過程中抱持的原點與理想、面對的難題與挑戰、展現的碩果與願景,也看到每一個積極行動、熱情不滅的身影,繪寫出台灣最豐富的表情。
作者
王玉萍(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林文鎮(澎湖地方文化工作者)、洪瑞薇(國藝會《藝企網》執行編輯)、范譽莉(國藝會研究發展組組員)、張惠蘭(東海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張晴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許育華(文字工作者)、陳明輝(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黃韋維(微建築創意整合主持人)、楊正字(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駐村計畫專案管理)、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蔣耀賢(白屋營運長)、鄭微宣(自由文字工作者)、謝一麟(文字工作者)、鍾永豐(山歸來生活。茶旅行店長)、韓良露(南村落總監)、顏世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蘇俞安(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聘用企劃師)、蘇皇銘(文字與影像工作者)(依姓氏筆畫排列)
感動推薦
本書收錄25個實踐經驗,與各界分享文創產業的前瞻觀點,讓關心台灣文創產業未來發展的業者、研究者或有志從事的藝文工作者,得以了解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的多元樣貌,以及未來將面臨的挑戰。期待藉由書中的內容與案例,得以激發文創產業的從業者與有志投入的熱血青年,為台灣蓄積更多的軟實力!
──施振榮(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書中25個個案,都展現了創辦人和主持人,對台灣的自然、景色、文化、資產,或某一種文化藝術活動或空間或作品的創作展演的熱情,而且應用他自己的關係資源,創意地組合手邊的元素,成功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期待科技與藝術融合、強調文化藝術之重要性的今天,政府和企業可大幅增加預算,讓中介者扮演比Go-Between更需要智慧的紅娘角色。
──吳靜吉(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創造力講座主持人)本書呈現的25個案例,正是一種「範型」,書中人物所做的工作多和生活有關,和在地的生命與歷史有關,和土地風貌及生態環境有關。這些主導者有其堅持,有其挫折,但像大部分的創新一樣都來自邊陲。大家可以多想一下,在現有的文創基礎上如何繼續發揚光大,再創台灣的二次經濟奇蹟,且這次奇蹟和生活品質、土地正義是同步的,是攸關的。
──溫肇東(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