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21年第2期常態補助結果,經9月14日董事會核定通過。本期總收件數共1,372件,經董事會核定之補助件數為424件,補助比例30.9%,補助總金額為80,003,000元。為鼓勵具潛力新秀與台北以外地區的藝文工作者及團體,首次獲補助之件數為108件,台北以外獲補助之件數為199件。
文學類:優先鼓勵質優、主題特殊、創新之優秀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233件,補助件數48件,補助率20.6%。優先補助質優、具潛力、創新之計畫,如:馬翊航「散文集《假城鎮》創作計畫」、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烏鳥鳥打工詩集《殺手雜誌》出版計畫」、藍雨楨「《萬隆製造:後田野筆記》報導文學創作計畫」。鼓勵持續創作、具突破性之資深創作計畫:王家祥「《狗貓嬉皮》東海岸流浪貓狗圖文創作」,以及具文獻價值之計畫:財團法人吳三連獎基金會「吳三連獎前輩作家得主口述訪談暨出版計畫」、景深空間設計有限公司「《衝破戒嚴時代的民謠歌手》出版計畫」。
視覺藝術類:鼓勵具突破性、前瞻性、當代美學觀點之優質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331件,補助件數76件,補助率23.0%。創作項目補助52件,如:顧廣毅「酷兒白蟻計畫」、謝茹安「時間劇場」、謝佑承「謝佑承 2021-2022 創作計畫」、袁廣鳴「袁廣鳴實驗創作計畫」、豆宜臻「麥可盧因斯計畫Micro-Ruins Project」等。
支持優質、具實驗性之個展及策劃性展覽,如:藝術家阮原閩、莊禾、曾國榮、張紋瑄、陳靜瑩、陳宇如等個展計畫;以及鄭秀如策劃的「凝視的內裡:動態影畫創作展」、朱峯誼之「親愛的博拉克·陳」、立方計劃空間之「明日備忘錄」等。
並鼓勵多元及具影響力之研究和出版,如:陳亮融「世界五金研究計畫 Hardware Culture Study」、社團法人台灣南方影像學會「從影像想像的全球華人到城市文資—南方影展20年專書出版」、影言社之「影像論述出版計畫」等。
音樂類:支持兼具多元與前瞻性國人創作,鼓勵跨界合作展演與創新之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為296件,補助件數108件,補助率36.5%。對於國人創作與發表、具藝術品質之當代音樂出版、以及跨界合作之創作展演,予以高度支持。
創作與發表部分,支持林煒傑、羅芳偉、高愷怡等十二位創作者具多元與前瞻性之樂曲創作。並持續鼓勵團體演出國人作品之展演計畫,包含C-Camerata、台灣師友愛樂協會、對位室內樂團、MIT 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等。
鼓勵跨界合作之創作展演,如:李慈湄「數位時代新龐克的原子交換鏈 — 照亮台灣電子音樂創作之光譜」、薩克幫重奏團「《福爾摩沙的呢喃 2.0》當代台灣薩克斯風音樂影像創作計畫」、不二擊打擊樂團「《家・山・海 想像力實驗場》感官工作坊」等。
舞蹈類:鼓勵具潛力之獨立編舞者創作,持續支持創新製作以及提供年輕創作者作品發表之平台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共106件,補助件數58件,補助率54.7%。以補助團隊創新製作為主,同時鼓勵具潛力之獨立編舞者共計15位,其中劉怡君、莊博翔、林春輝、劉俊德、黃至嘉為首次獲得補助之創作者。
支持雙北以外優質團體展演計畫,活絡各地藝文之發展,如稻草人現代舞蹈團「《七體 Figure 7》稻草人現代舞團x古微琉樂-K式舞蹈系列-2022年度演出」、種子舞團 「2022年國際交流《身體耕耘》共創展演計畫」等。持續支持舞蹈平台演出計畫,如TAI身體劇場「夠帶種藝術季」、翃舞製作「2021第三屆『漂鳥舞蹈平台』」等。
因應舞蹈生態之多元發展,支持不同面向之計畫,如精靈幻舞舞團「《Wupu》卡門波麗露的舞譜:薛喻鮮『無譜』跨域共創計畫」、伊舞集「伊舞集 TANZAHOi國際舞蹈與舞蹈電影藝術節台德交換計畫」、台北首督芭蕾舞團「首督三十紀錄片《永舞止靜》」等;支持不同類型之研習進修課程,如0471特技肢體劇場「堆疊技巧訓練系統研究三年計畫(第一階段)」、許程崴製作舞團「《我的身體計畫13》舞蹈工作坊」等。
戲劇(曲)類:支持國人原創作品及團隊持續發表新作或巡迴、再製,並鼓勵聘請藝術家駐團之藝術精進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共183件,補助件數72件,補助率39.3%。
鼓勵國人原創作品,及團隊委託外聘編劇創作劇本。本期創作項目補助9件,平均年齡36歲,其中李靜芳、林凱裕、劉宥均為首次獲得補助之創作者。委託創作項目補助4件,委託劇作家為:胡錦筵、王健任、林國峰、許嘉芬等。
支持團隊持續發表新作,或安排規劃巡迴、再製場次,如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2022年台灣巡演計劃」、飛人集社劇團「輝美西裝社」、斜槓青年創作體「青年自造:《公寓》演出計畫」、測不準工作室「台灣古道聲音敘事《壹》」、娩娩工作室「冰箱」等。
支持團隊聘請藝術家駐團,期對藝術創作發展有所助益。本期共計補助6件計畫,如演摩莎劇團邀請姜富琴駐團,參與年度計畫前期採訪調查及文本編創;盜火劇團延請王健任駐團合作,擔任劇團新製作之編劇及戲劇顧問;同黨劇團則邀請導演薛美華駐團,共同探索不同形式戲偶的使用邏輯,尋找偶戲文本語言發展的可能性。
文化資產類:對文資保存具文獻參考價值,具紮根性、累積意義之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47件,補助件數12件,補助率25.5%。鼓勵有助保存、修復之文獻參考價值,且具紮根、累積意義之主題計畫。如:豆宜臻「苗栗南庄賽夏族傳統染色(rememe:)技藝的復振與研究」、高鵬翔「臺灣活版時代-臺灣活版印刷圖解紀錄」、林春美「全心向東---蘇德豐(1929-1989)神父的教堂壁畫藝術」、林志興「『milimilingan na seviljauljaur/比魯部落傳說故事』平面暨有聲出版計畫」。
視聽媒體藝術類:鼓勵富獨創性的創作觀點與美學風格之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125件,補助30件,補助24.0%。補助計畫以製作項目為主,製作項目涵蓋紀錄片、實驗電影、動畫及跨類型等創作計畫,題材多元豐富,支持具備獨特創作視角與美學風格之計畫,如:黃惠偵《指認》、江志康《尋找西格瑪》、黃邦銓《紅茶時光》等。映演項目鼓勵具有明確策展論述的映演計畫,支持曾獲本會補助之創作者作品後續推廣,如目聶映像文化有限公司《黑影展》、黃淑梅《馬頭山之戰》紀錄片巡迴·社區放映計劃、李建成《再會啦白宮》紀錄片全台公益巡迴放映計畫等。
藝文環境與發展類:具統合性之藝文公共服務計畫,支持中長程規劃之藝術社推廣平台
本期申請件數51件,補助20件,獲補助率39.2%。持續支持中長程規劃之推廣平台。如:南熠樂集「跨蝦米藝術節-跨領域藝術協作實驗平台3年計畫-第3年」、社團法人雲林縣饗響文教協會「啟程—2022聲泊廳爵士音樂會系列」、北角工作室「志哈克藝術實驗場-第三年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