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22年第2期常態補助結果,經9月14日董事會核定通過。本期總收件數共1,473件,經董事會核定之補助件數為418件,補助比例28.4%,補助總金額為86,026,000元。為鼓勵具潛力新秀與台北以外地區的藝文工作者及團體,首次獲補助之件數為117件,台北以外獲補助之件數為202件。

  • 文學類:優先鼓勵質優、主題特殊、創新之優秀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223件,補助件數47件,補助率21.1%。優先補助質優、具潛力、創新之計畫,如:胡信良「長篇小說《香菇寮》創作計劃」、蔡琳森「《影與像及其軼事,詩及其譯事》創作計畫」、吳緯婷「《三十女子微物誌》散文創作計畫」。鼓勵持續創作、具突破性之資深創作計畫:陳雅玲「陳雪短篇小說計畫《維納斯》」、黃徙「《台灣山海經》台語詩集」,以及具文獻價值之計畫:曾詩琴「《野菜盛宴》繪本出版計劃」。

  • 視覺藝術類:鼓勵具延續性、突破性、當代美學觀點之優質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336件,補助件數68件,補助率20.2%。創作項目補助51件,如:洪鈞元「『非家-Unhomely』錄像創作計畫」、黃博志「〈賽鴿〉、〈是這個海〉」、廖祈羽「女妖誌・第二章〈頭女〉:實驗影像及裝置創作計畫  」、丁建中「丁建中創作計畫」、林羿綺「(不)可視的訪客 II – Amerasian Illusion」、高雅婷「高雅婷2022-2023年創作計畫『家中天使:Angel in the House』」等。

支持優質、具實驗性之個展及策劃性展覽,如:藝術家宋清田、鄭宜欣、蔡獻友、伊命.瑪法琉等個展計畫;以及鄒婷策劃的「如何在別人的土地上唱自己的歌 」、 tamtamART TAIWAN 創作集之「空間.地誌 -  一種持續性的探索」、島人國際創意整合有限公司之「未來遺物計畫:黃林育麟、林安琪聯展」、貴寶地生活創作工作室「江枚芳/ 趙永惠 首飾創作展」等。

並鼓勵多元及具影響力之研究和出版,如:陳含瑜之「刺刺的河:印尼Sungai Duri 植物、傳言與歷史檔案研究 」、臺灣藝術田野工作站之「日治時期臺府展圖錄中的臺南風景畫研究 」、艸非火有限公司 之「【空山祭】出版計劃 」等。

  • 音樂類:持續支持具突破性之國人創作及發表,關照多元、跨界合作之音樂展演

本期申請件數為316件,補助件數93件,補助率29.4%。對於國人創作與發表、具學術及藝術品質之出版、以及跨界合作之創作展演,予以高度支持。

國人創作與發表部分,支持楊祖垚、黃苓瑄、劉韋志、林煒傑、高愷怡、羅芳偉等創作者具突破性之樂曲創作。並持續鼓勵團體演出國人作品之展演計畫,包含捌號會所、琵琶雅集、對位室內樂團、台灣合唱協會等。

支持具學術、藝術品質及傳承價值之出版計畫,如:「亞洲作曲家聯盟口述史出版」、「『李哲洋談樂錄』專書出版」、「台北打擊樂團復刻專輯計畫」。並關照多元、跨界合作之音樂展演,如:卡到音即興樂團「巴黎之笙 - 笙當代音樂劇場」、時間藝術工作室「Claudio Pasceri x TimeArt Studio x EstOvest Festival」、窯座工作室「第三屆JPG擊樂實驗室-日常的異常 擊樂×劇場」等。

  • 舞蹈類:鼓勵具潛力之獨立編舞者創作及具影響力之研究、出版計畫,持續支持提供年輕創作者作品發表之平台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共101件,補助件數47件,補助率46.5%。團隊創新製作為主,同時鼓勵具潛力之獨立編舞者,郭爵愷、吳汶憶為首次獲得補助之創作者。鼓勵多元及具影響力之研究和出版,如:紀慧玲 「90年代台灣舞蹈評論關鍵報告出版先期研究計畫」、黑眼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Free Play-Improvisation in Life and Art》中譯本出版計畫」、安娜琪舞蹈劇場 「樊香君X安娜琪舞蹈劇場:舞蹈構作出版計畫」等。

支持雙北以外展演計畫,活絡各地藝文之發展,如財團法人布拉瑞揚舞團文化基金會 「回家跳舞—部落巡演」、艸雨田舞蹈劇場 「《逐流》創作發展計畫」等。持續支持平台演出計畫,如涴莎室內樂團 「2022涴莎舞蹈創作平台計畫」、種子舞團 「2022種子舞團-境.形視6角落」、雯翔舞團 「2022嘉義新舞風《雙行》」等。

因應生態之多元發展,支持不同面向藝術發展之計畫,如壞鞋子舞蹈劇場 「壞鞋子山林體驗設計:品牌開發計畫」、陳芝藟 「《城市風塵奇聞錄:熱帶・病院・逍遙園》舞蹈文本方法實驗計畫」、雞屎藤舞蹈劇場 「許春香與雞屎藤20週年『流水年華辦桌回憶展』:──以40年蘊釀、20年醍餬」等。

  • 戲劇(曲)類:鼓勵國人原創作品及團隊持續發表新作或巡迴演出,並支持非典型空間演出形式之開發 

本期申請件數共190件,補助件數83件,補助率43.7%。 鼓勵國人原創作品,本期創作項目補助12件,平均年齡34歲,其中有半數以上之青年創作者首次獲得補助。 

支持團隊持續發表新作,或規劃巡迴演出,如臺北木偶劇團「『花東偏鄉巡演計畫』」、九歌兒童劇團「《彩虹魚》年度巡演」、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2023徐堰鈴導演新作《泰雅精神文創劇場》」、同黨劇團「2023年度演出計畫《灰男孩》」、四把椅子劇團「肺」等。 

團隊挑戰非劇場空間之演出型態,將表演藝術帶入不同環境中呈現。如末路小花「末路小花X許芃(阿公婆)飛仙(後人)碎嘴家族史創作計畫——《睡在羊皮上勤儉打呼的叔婆太》」,將演出場地設定在編劇其故事發想的第一現場;On Stage表演藝術工作坊「文萌樓沈浸式演出《性の祕密交換所》」,呼應市定古蹟的歷史事實,以此為主題、演出空間進行作品之發展;風城崑劇團「在花廳,度曲臨風Ⅲ~不能說的祕密」,計畫在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大花廳演出,企圖製造出有別於一般劇場的觀戲體驗。 

  • 文化資產類:對文資保存具文獻參考價值,具紮根性、累積意義之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43件,補助件數14件,補助率32.6%。鼓勵有助保存、修復之文獻參考價值,且具紮根、累積意義之主題計畫。如:林秀叡「行於消逝中— 新竹大崎聚落歷史文化資源踏查計畫」、黃雅雯「吉洋分場滇緬移民安置文化與文化地景調查」、劉柳書琴「《校園中重新聽見的Lmuhuw:尖石Atayal雙語文本》」、庄尾文化聲音工作室「北管深度學習與再轉譯:跨域藝術青年培力暨藝文展演計畫」。

  • 視聽媒體藝術類:鼓勵富獨創性的創作觀點與美學風格之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103件,補助27件,補助26.2%。補助計畫以製作項目為主,製作項目涵蓋紀錄片、實驗電影、動畫及跨類型等創作計畫,題材多元豐富,支持具備獨特創作視角與美學風格之計畫,如:陳蔚慈《島上的大象》、陳婉真《帶職參選-翻轉生活 / 政治的「歐巴桑」》、陳柏宇《我是英雄好棒》動畫短片創作計畫等。映演項目則鼓勵規劃明確詳實的映演計畫,如洪淳修《金門留念》紀錄片跨海巡映計畫、蔡崇隆《九槍》紀錄片巡迴映演計畫等。

  • 藝文環境與發展類:具統合性之藝文公共服務計畫,支持中長程規劃之藝術社群推廣平台

本期申請件數46件,補助18件,獲補助率39.1%。持續支持中長程規劃之推廣平台。如:南熠樂集「跨域實驗協作平台-社區共生藝文永續三年計畫」、SISTEMA TAIWAN 愛樂種子弦樂團「Sistema Taiwan公益音樂教育計畫-長期扎根藝術教育,改變藝文生態促進藝文環境發展」、下港人文化工作室「齊聚藝堂—115號藝文環境交流空間三年計畫」。

  • 多元藝術類:以藝術呈現為核心,支持具有明確視野,而其計畫執行具實驗性或成果具未來展延可能之計畫。

本期申請件數115件,補助21件,獲補助率18.3%。支持執行或展演過程中,連結不同領域,具有實驗性或有機性之計畫,如共演化研究隊「共演化:科學家與藝術家媒合系列活動」、明日和合製作所「黃鼎云x陳業亮《Somatic Telepathy》展演規劃2022-23」、謝文毅「出體OOBE」等。鼓勵具有明確視野,計畫成果具未來展延可能之計畫,如:林傳凱「一百個身體:『白色歷史』下的身體-感官史考掘計畫」、智慧鼠文化有限公司「家計劃H.Om.E」、TAI身體劇場「在成為什麼之前?語言與環境跟身體的關係探詢」等。